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十三五”煤钢去产能基本完成未来多方合力谋求转型发展

2019-04-17 10:58:25      点击:
  “十三五”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孟玮说道,2018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去产能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坚持以“破、立、降”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供给结构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近三年来,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尤其是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未来将从之前的以“量”为主转向高质量发展。 
  去产能成效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就钢铁行业而言,化解过剩产能五年任务已在三年内提前完成。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于勇表示,全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5亿吨,提前完成此前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至1.5亿吨的上限目标。目前,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优质产能得到发挥,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据悉,上述目标是于2016年印发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中国已累计化解钢铁产能超过1.2亿吨,占总任务上限目标1.5亿吨的80%,而刚刚过去的2018年又去掉了3000万吨。这标志着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五年任务提前完成。 
  此外,官方数据显示,近三年钢铁行业一直在去产能,但是,2018年粗钢、生铁产量同比去年都有增长。 
  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苗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钢厂运营情况较好,在这个背景下,钢厂既会保利润,也会保生产。 
  也有专家指出,1.4亿吨的“地条钢”产能在2017年被彻底清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今年钢铁产量持续增长,与取缔“地条钢”之后正规市场需求增长因素有关。 
  煤炭方面,“三去一降一补”持续见效,2018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也完美收官。 
  据悉,多省完成年度目标。根据已经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8年12月19日,山西退出煤炭产能2330万吨、河北退出1401万吨、黑龙江退出1279万吨、内蒙古退出1110万吨、贵州退出1038万吨。此外,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西、广西、福建等分别退出煤炭产能超百万吨。上述省份均已完成2018年既定目标。 
  根据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为8亿吨,2016-2017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目标,两年已合计退出产能5.4亿吨。加上2018年完成的1.5亿吨,基本实现了8亿吨煤炭去产能目标三年“大头落地”的目标。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卓创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崔玉娥说道,全国范围内,2018年在生产运营的煤炭行业去产能数量与之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各省份退出产能数量来看,多省份完成既定目标甚至超额完成。2019年到2020年,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任务量相对较少。 
  中研普华研究员薛圳扬指出,2018年是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的一年,去产能、稳定煤价、释放优质产能等各项措施持续推进,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去产能成效显著,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重心转向建立动态平衡的长效机制;煤炭产量继续增加,消费稳步改善;煤价高位震荡,多项政策出台平抑煤价大幅波动,煤企业绩持续向好;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低位。 
  尚存诸多问题 
  以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标志,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如今已经近3年。 
  煤炭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在过去几年中,煤炭行业一大批低端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已经退出市场,剩下一些“硬骨头”要啃。同时,也面临着先进产能供给不足的问题。 
  崔玉娥也谈道,煤炭行业去产能的3年里,前期退出产能集中在“僵尸”产能和半停产状态的产能,产能退出时比较容易,人力成本和退出压力不大。但是,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推进,2018年去产能的步伐就开始缩小了,淘汰的都是在生产的企业,可能会是生产运营比较落后的产能,这样涉及到人员安置、企业转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2019年去产能总量不会超过2018年,主要是着力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通过先进产能有序增加,实现落后产能尽快退出。2019年到未来几年,退出压力还会越来越大。 
  薛圳扬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煤企在去产能过程中,在职工就业安置方面仍存在许多难点,如资金短缺难以支撑职工安置是多数煤炭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企业内部分流转岗安置岗位少、公益岗位和社会保障兜底安置岗位少、自主创业难;此外还存在再就业能力培训的问题、煤企办社会问题、稳岗补贴发放问题、职工内退问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失业保险领取门槛过高等问题。 
  同时,局部地区短时煤炭供应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一些取暖用煤较多的地区自给能力下降,从省外调入煤炭制约因素增多;一些传统的煤炭净调出省逐步演变为净调入省,煤炭主产区随着就地转化力度加大、运输瓶颈制约,煤炭调出量增速放缓,区域平衡难度加大。产业布局的新变化,增加了煤炭有效供给的难度。此外,关闭退出煤矿的债务处置问题也是去产能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煤炭行业相比,虽然钢铁行业完成了目标任务,但行业尚存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难以让人轻松。 
  薛圳扬指出,钢铁去产能“大考”虽已提前结束,但今后行业仍面临诸多考验。钢价高位运行,在利益驱使下,大小钢厂蠢蠢欲动,试图扩张产能,钢铁产量也在持续增长,去产能成果亟需维护。 
  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和一些密集地区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过于集中。其中,京津冀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2%,但是集中了全国25%的钢铁产量,单位面积的钢铁产能强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且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因此,优化布局刻不容缓。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被视为钢铁行业的顶层设计方案。其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前10家产能集中度为60%到70%,其中包括3至4家8000万吨级钢铁集团,6至8家4000万吨级区域型钢铁集团和一些专业化钢铁集团。 
  苗鹏指出,目前看来,我国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钢铁进口量较多,而且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进口产品以板材居多;同时,产能结构不够合理,从新增产能来看,以板材产能居多,其中,热卷板产能为主。 
  寻求高质量发展 
  针对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崔玉娥建议,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应该走出一条安全高效清洁的路子,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同时,通过整合兼并重组,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贯通,实现自动化、机械化、集中化,提高质量。 
  薛圳扬指出,随着煤炭行业发展方向的转变,未来煤化工,清洁煤等发展将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的支柱,随着煤炭开采利用技术的提高,也有机会为煤炭行业带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平台。 
  谈到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苗鹏认为,国家对钢铁行业大的政策方向是稳定的,新增产能不会有太多批复,更多会以产能置换来实现发展。 
  苗鹏认为,目前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已经完成,大力去产能的阶段基本结束。未来可能会过渡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再清除一部分落后产能。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副处长文刚表示,钢铁方面去产能已取得一定效果,下一阶段需巩固去产能成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控新增、严禁以任何名义备案新增任何冶炼产能。 
  于勇指出,2019年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将从化解过剩产能转向防范已化解产能复产,从产能总量调整转向产能结构优化、布局调整和兼并重组。 
  薛圳扬建议,未来两年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从质上推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全国范围内的钢铁去产能向以减少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产能和产业布局调整转变。推动重点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合理引导电炉炼钢发展;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在钢铁产品高质量发展方面,应围绕为“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一目标,不断提升质量,以满足下游用钢行业提质提标、升级换代的需要。钢铁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把握未来钢铁工业工艺、技术、产品发展方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